從疫情回到生活,如何面對情緒病和慢性疼痛?
- 心理詩
- Mar 25
- 2 min read

從疫情回到生活,如何面對情緒病和慢性疼痛?
疫情一開始給予我們休息的機會,很多人都在家工作,或者被辭退而在家休息,這對情緒病患者及慢性疼痛患者帶來不少益處。但隨著確診人數下降,全球的狀況逐漸恢復,我們必須重新承擔和面對生活。
長期呆在家裡,為許多人帶來經濟負擔,但是對於需要長時間待在家裡的人來說,這是一種解脫。沒有社交壓力,也就不需要面對人,本來不期待社交的人欣喜若狂,減少了外出和與人交流的壓力,自由地安排日程。
但隨著放寬限制,我們必須重新社交,而這次比從前更困難。
保持社交距離,但依然社交,依然面對壓力。所以我們需要比從前更懂得照顧自己,可以從學習放鬆和設定明確界限開始。
持續感到痛苦的人,早就熟悉孤獨的痛苦,所以我們要更有耐心地對待自己,才有能力待人友善。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取得平衡。
在這些壓力下,定期運動和鍛鍊自己管理身心,比如是做一些恢復性的運動、如伸展運動、瑜伽、簡易的拉筋、冥想等,也可以參加靜觀詩的工作坊放鬆減壓。
重新回到社會不容易,我們可以花時間與自己相處,反思自己想要什麼改變,對人際關係有哪些要求?你可以不再容忍、不再接受一些從前的限制和騷擾。
如果你還沒去過一些大自然和綠色空間,你可以趁著這個時候出去走走,特別是家庭收入較低的家庭、受社會剝奪的人,長期在石矢森林生活,更需要去一些綠色空間。
根據《人類破壞性解剖》(The Anatomy of Human Destructiveness),自然環境和人類進化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我們的祖先於大自然生存,城市人也可在大自然感覺良好。
有些人還沒有機會旅行,可以選擇去公園或公共花園,有助身心平衡。以自然為基礎的活動,比如是在海旁散步、在大型公園裡賞花和觀鳥,對特定的情緒病,如抑鬱症和焦慮症帶來正面影響,亦可改善睡眠和減少壓力。
相信我,先做好這三件事,接下來一切都會容易得多。喜歡自己運動和出外的,立刻安排日程;喜歡約人一起活動的話,也可以趁現在Tag 出來約人吧!
Comentarios